數位海嘯不只席捲資通訊產業,更挾顛覆之勢跨入交通產業。台大土木系交通組教授張學孔表示,運輸服務從過去演進到今日,依序可以分為3階段。第一為基礎設施即服務(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;IaaS),此時在建設了軌道、高速公路、機場等之後,服務即成形;第二階段強調個別運具所提供的服務,此時運具間並無整合。然而對民眾來說,公共運具普遍無法提供戶到戶(Door-to-Door)的運輸服務,第一哩路與最後一哩路的運輸需求尚未被滿足。 第三階段,即為運輸服務整合了資通訊技術之後,要達成的下一目標:交通行動服務(Mobility as a Service;MaaS)。MaaS需要多面向的整合,整合不同運具、路網、營運組織、票證系統、費率、交通資訊等。 而在平台的建立與資訊整合的過程中,張學孔列出3個關鍵的元素。 首先,為整合服務提供者。MaaS會整合多樣的運輸服務,必須有人站在使用者的角度,將這些運輸服務串聯成套裝組合。這個提供者必須處理大量的旅客數據,可以是所有運具業者共同組成,亦可以是具備數據分析能力的第三方。如由交通部科顧室所推動的北宜MaaS一案中,即是委由中華電信數據分公司擔任整合服務的提供者。 第二為數據整合與分析的技術與系統,此為整合服務的提供者必須具備的能力。旅客的交通行為會產生大量的數據,如何賦予這些數據商業價值,或是在分析之後,提供給運輸服務單位(如客運業者)改善建議,是讓MaaS長久運作的關鍵之一。 最後為行動付費的機制,從購票、退票、到後端的清分機制。旅客從查詢乘車資訊到購票的過程愈是簡單,愈能提升旅客使用公共運具的意願。以台北轉運站共同推動的智慧付費為例,結合街口支付,簡化旅客臨櫃買票的手續。在後端帳務清分的環節中,公平分帳,並確保運輸服務業者能夠在MaaS機制中獲利。 張學孔表示,MaaS的推廣過程中,不能忽略成本與經濟效益的評估與計算。不論是現有的南北兩方案,或是未來將於其他縣市試驗的MaaS計畫,要確保MaaS套裝具有價格優勢,另一方面,使用私有運具的外部成本應該被內部化,反映在使用成本上,如此推拉並行,才有望抑制私人運具並推廣公共運輸。 |
Welcome to APTRC > 自駕車上路實證 張學孔:三階段規劃 >